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宁波象山石浦镇——从传统渔镇到魅力港城的历史性跨越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6 09:15:45    

一、基本情况

1.1 象山县、石浦镇的基本情况

1)象山县:

象山县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下辖县,位于东海之滨,居长三角地区南缘、浙江省东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立县,因县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由象山半岛东部及沿海608个岛礁组成。象山县陆域面积1382平方公里,全县辖10镇、5乡、3街道,2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9个居民委员会,490个村民委员会。2019年末总户数182123户,户籍人口546628人,其中城镇人口193579人,农村人口353049人。全县常住人口53.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3%。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8.59亿元,财政总收入76.8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74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35元。

海洋资源优越。象山是典型的半岛县,海洋资源极其丰富,是全省乃至全国少有的兼具山、海、港、滩、涂、岛资源的地区,海域面积6618平方公里、海岸线323公里、500平方米以上无居民海岛408个,分别占宁波市的81.9%、38.9%、82.2%。北部象山港为著名深水良港,南部石浦港是国家中心渔港。海洋旅游资源冠绝长三角,拥有23处金色沙滩,总长12.1公里。

产业特色鲜明。2018年象山县三产结构为13.8:42.4:31.6,工业经济以临港装备为龙头,形成时尚针织、汽配模具、海洋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象山是省首批建筑强县,建筑施工年产值1353亿元,占全市27.5%,居全省第5位。象山是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县,拥有4A级景区4个,滨海旅游年接待游客2510万人次、旅游经济综合收入276亿元,成功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名单,获评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农业总产值居全省领先地位,水产品年总产量居全国前五强,象山海鲜驰名长三角。平台开发步伐加快,宁波航天智慧科技城国家级云制造示范基地签约落户,经济开发区加快产城融合步伐,象山影视城、松兰山-大目湾新城、象保合作区等一批重大平台逐渐发力,星光影视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生态环境优美。象山素有“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之美誉,拥有韭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和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获评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森林覆盖率56.2%,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2%,每立方厘米大气负氧离子含量6600个,被称为“天然氧吧”。

文化底蕴深厚。6000多年的文明史、1300余年的立县史孕育了渔文化、象(吉祥)文化、丹(不老)文化等海洋特色文化,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15项,被列为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省级非遗保护综合试点县,连续举办二十届的中国开渔节被列为全国十大民俗节庆、纳入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中国海洋论坛、徐福文化象山研讨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石浦镇:

石浦镇位于象山半岛南端,素有“浙洋中路重镇”之称。石浦镇以港扬名,居大目洋、渔山、猫头洋各渔场的中心,历来是东海渔场主要渔货交易和商贾辐犊之地,港区拥有深水岸线18.6公里,为“宁波—舟山”港的重要配套港区,也是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全镇面积126平方公里,由镇本土和178个岛礁组成,下辖54个行政村、8个社区,常住人口10万余人,流动人口5万余人,在全县各镇乡(街道)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县委县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石浦工作,全力支持石浦镇建设为象山南部区域中心。石浦镇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省旅游强镇、宁波市卫星城市称号,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

1.2 历史文化资源

渔文化:石浦的渔港、渔区、渔村、渔民、渔宅、渔盐、渔埠、渔汛、渔事、渔行、渔节、渔商、渔史、渔谚、渔俗、渔具、渔服、渔饰、渔船、渔风、渔食、渔市、渔歌、渔号(子)、渔谣等每个渔字都是一本书,都是一笔宝贵的遗产。石浦渔文化的富集性、典型性和历史性,是其他地区无法取代的。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以石浦为代表展现渔文化的共有三项:石浦妈祖信仰及迎亲习俗,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象山晒盐技艺。

海鲜文化:石浦港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国家中心渔港,早在汉时就被人们认识利用。数以万计的渔船装卸渔货,400多种鱼类、100多种甲壳类、80多种贝类在这里汇聚,色、香、味俱全的石浦海鲜美食,作为中国新八大系列之一的"甬菜"石浦海鲜是主要组成部分。

海商文化:历史上明州(宁波)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历史学家和考古工作者已证实,吴越大量的丝织品和越瓷通过明州港走向世界,而这支庞大的船队自唐朝以来即将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向东南亚、西亚和非洲。象山从北至南的200里航道,是这条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而石浦就是海商文化的桥头堡。

海防文化:元代起即称石浦为“浙洋中路重镇”,明洪武二十年(1387),因地处海防要冲,调昌国卫守御置前、后二千户所,筑堤捍守。石浦所城“南面海,西北依山”,“高二丈,广六尺,周六百有七丈。辟西、南、北三门。辟水门于(西)北、南二门之侧。罗以月城,城上雉堞一千九百六十,警铺二十九,敌台十三。”东南开“濠一百十丈。”下辖石浦巡检司和大金山、后山、前山、下岙、松岙、土湾六烽堠。逢汛期,卫拨游哨兵船防守。清顺治,改置石浦陆、海二汛。康熙二十三年,仍设官防守,重筑所城。东、北面相接,长约700米。它一头连着渔港、一头深藏在山间谷地,城墙随山势起伏而筑,居高控港,素有“城在港上,山在城中”之称。现仍存有金鸡山炮台、二湾摩崖、古城墙、古城门、古炮台、摩崖石刻等海防遗迹。

1.3 社会经济

2018年,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6亿元、增长7%,财政总收入7.2亿元、增长2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50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31300元,分别增长8%和10%。其中:

农渔转型不断深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传统农渔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渔业总产值43.8亿元。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播种粮食面积1.4万亩、经济作物2万亩,引进粮经新品种4个。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深入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着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4.2亿元、增长17.3%,增速创近三年新高。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以门前塘水产品园区为主体的象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石浦科技园区电梯智造产业园被评为宁波市特色产业园,园区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强化企业梯队培育,申菱机电上市稳步推进,新增规上企业11家、亿元企业3家。加快企业科技创新,完成技改投入1.8亿元,新增国家级高科技企业1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创新型示范企业1家。不断提高外经外贸发展水平,水产品进出口总量持续增长,船舶修造行业势头转好,完成自营进出口13.5亿元、增长20.5%。全域旅游持续发力。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创建,成功入选2018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文旅小镇十佳案例,荣获最受关注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第一名,渔港古城上榜宁波市首届“十佳旅游产业融合基地”,全年接待游客43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1.5亿元,分别增长6.1%和6.5%。

1.4 城镇荣誉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文明镇、全国卫生镇、省级文化强镇、省级旅游强镇、省级教育强镇、省级商贸示范镇、首批“两美”浙江特色体验地、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省魅力旅游风情小镇,从象山副中心城市至环三门湾经济中心,再到宁波市卫星城市改革试点、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国家级建制镇示范试点等诸多荣誉。

1.5 城镇建设情况

石浦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以“工业和旅游双突破、城乡品质和基层基础双提升”为抓手,政策激励机制为保障,持续深化“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全域景区化等行动。以政策凝聚发展共识,以整治创造发展空间,以项目引领发展为特色,拉高标杆、补齐短板,全域治理、全景打造,全面提升、全民共享,加快建设千年渔港新城。深入推进两翼开发,加快番西门户和东部新城建设,辐射带动昌国、金星片发展;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全面完成“美丽乡村提升村”建设并且建成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去年,石浦镇成功创建浙江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被省旅游局评为2017年度魅力旅游风情小镇,石浦渔港被中国渔业最大新媒体《渔业界》评为中国最美渔港,国家级传统村落东门渔村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渔村,饮海三湾入选省首批金宿级民宿,沙塘静湾被评为省年度游客喜爱民宿。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全面提升全域旅游

石浦镇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创建,紧紧围绕“五个三”为目标。全力打造国家5A级渔文化休闲旅游区,省级滨海运动健康特色小镇,深化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精致开发渔港古城、中国渔村、半边山旅游度假区;积极推进东门岛、檀头山岛、渔山岛旅游开发,打造旅游岛、特色岛、美丽海岛;培育金星农业综合体(司前-南向-井水-马峙)、沙塘湾—东门渔乡风情带(兰家村—向浦—沙塘湾—东门)和昌国田园风情带(横路桥-鸡鸣-马盘-镜架山),三大乡村精品线;做好“活动策划、渔文化、海鲜美食”三大特色文章。

按照“抓两头促中间,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思路,坚持规划引领为龙头,强化城乡统筹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村庄规划设计,尽快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逐步形成“一般村—提升村—示范村”的乡村发展格局。大力开发特色渔村,深度挖掘空间、渔业、闽南特色,将沙塘湾村打造成为高端主题民宿特色村;推进东门渔村从浙江渔业第一村向渔文化休闲主题村转型;利用区位优势,加快兰家村、新鹤村景区配套设施建设,鼓励渔民洗脚上岸,转产转业,发展农渔家乐;开发村内资源,鼓励南向村打响“南香梨”品牌,鼓励镜架山村精品打造山顶玫瑰庄园项目。开展串点连线、成片打造和区域环境景区化建设,综合实施沿线绿化、卫生整治、景观塑造为主要内容的景观线(区块)建设。

石浦镇深入贯彻落实“旅游富民”发展战略,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为思路,按照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渔文化、闽南文化及依山面海的古渔村民居文化元素,依托丰富的自然风光、宜人的气候条件、便利的交通优势,以及港湾内丰富的海洋物产,加快打造“沙塘梦湾”高档乡愁民宿集聚群,力图把沙塘湾村建设成以民宿文化为基础,以度假休闲、海上体验旅游为主线,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富含滨海特色的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使游客都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出台多项奖励政策 提升美丽乡村建设

去年以来,石铺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牢牢把握千年渔港新城建设定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

为实施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环境需求,石铺镇及时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奖励办法》。鼓励各村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从今年到2020年期间,计划以非工程性措施为主,工程性措施适当补充,每年通过“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乡村提升村”建设及评选,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品质。预计今年底,培育“美丽乡村示范村”8个、“美丽乡村提升村”若干个;到2020年底,累积培育镇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2个,“美丽乡村提升村”争取达到全覆盖。

通过实施奖补政策,有效提高了美丽乡村创建积极性。对列入镇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计划的村,验收通过后,非工程性措施一次性奖励20万元,工程性措施按村自筹部分资金的70%给予奖补,合计最高奖补资金不超过50万元;列入镇级“美丽乡村提升村”计划的村,验收通过后,非工程性措施一次性奖励10万元,工程性措施按村自筹部分资金的70%给予奖补,合计最高奖补资金不超过30万元;列入镇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或“美丽乡村提升村”创建计划但未通过验收的村,非工程性措施不予奖励,工程性措施按村自筹部分资金的50%给予奖补,最高奖补资金不超过20万元。另外,工程性措施涉及农民会所、老年公寓、文化礼堂等单项工程村自筹部分超过30万元的,按30万元核定,不足30万元的,按村实际自筹资金核定。

同时,对于获得省级及以上美丽乡村类荣誉称号且无配套补助资金的,一次性奖励40万元,有配套补助资金但不足40万元的,不足部分由镇配套奖励;对于获得市级美丽乡村类荣誉称号且无配套补助资金的,一次性奖励30万元,有配套补助资金但不足30万元的,不足部分由镇配套奖励;对于获得县级美丽乡村类荣誉称号的,一次性奖励15万元,有配套补助资金但不足15万元的,不足部分由镇配套奖励;同年获得多个荣誉称号的,按最高级荣誉称号予以奖励。

二、资源特点

渔业经济:石浦渔业经济发达,有“海鲜王国”之誉,盛产带鱼、鳗鱼、鲳鱼、墨鱼、黄鱼、梭子蟹、对虾、泥蛤、蛏子等各种经济鱼类、贝类,列为我国四大名鱼之一的石斑鱼产于渔山列岛,畅销港、澳。全镇拥有各类渔船(轮)1500余艘,渔业固定资产超过10亿元,渔船装备实现了科技化、现代化。几年来全镇水产品年捕捞量一直保持在28.8万吨左右,渔业产值14亿元,约占宁波市的40%,名列全国乡镇前茅。

石浦不但是水产品产销大镇,而且还是华东地区的水产品交易中心,每至渔汛前来避风、锚泊、补给和处理渔货的省内外渔船在2000艘以上。中国水产城年渔货集散量达40万吨以上,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现已形成集泊位、收购、销售、运输、冷冻、冷藏、渔需物资供应、金融、电讯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水产品交易市场,水产品90%以上销往华东地区、全国大中城市和台湾省,并出口到日本及韩国。

农业经济:石浦镇具山海、港口之利,物产丰富。种植以水稻、蔬菜、柑桔为主。近年种养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名特优农产品基地规模扩大,全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2.2万亩。积极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扩大设施栽培面积,优质稻米、棚栽西瓜和外销蔬菜等科技示范坊建设成绩显著。

工业经济:石浦工业门类众多,现有企业650余家,已形成水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医疗器械、食品生产、船舶修造为主其它门类为辅的产业结构,分布在5个工业集聚区,从业人员达1.66万人,机械制造、水产品加工、船舶修造等主导产业综合效益明显,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5%以上。具有区域特色的水产品深加工企业已成气候,精深加工发展较快;临港型工业发展前景看好,一批大临港项目相继启动建设。

园区建设卓有成效,石浦水产品工业园区被授予“国家首批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和“中国水产食品加工基地”;打鼓峙船舶修造基地年产值达20亿元以上;门前塘水产品加工配套区开发建设扎实推进,为水产企业后续发展搭建好了平台;昌国盐场区域正积极开发象山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众多高科技企业将落户于此。下步,将以水产品园区为依托,打造以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医药加工为主体的水产品加工基地,形成销售、初级加工和部分原材料“在外”的生产模式。以昌国科技园区和万泰机电城为依托,打造以高科技企业为主体的机电产业基地。以打鼓峙和门前塘两大园区为依托,打造以船舶修造和石油化工为主导的临港产业基地。

第三产业:石浦商贸兴盛,市场繁荣,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古之“闽帮渔市”,现代港口商城,汇拢四方游客,云集八方商贾。建有两个“AAAA”级景区:中国渔村和中国渔港古城。总投资达20亿元的高档休闲旅游项目——紫象天堂落户石浦,正加紧建设。旅游餐饮宾服体系建设和旅游专业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半岛、开元两座高星级酒店相继开业,旅游商品市场、渔需用品市场等即将投入使用,海鲜城等项目也正在积极筹建中。“中国开渔节”和“三月三·踏沙滩”活动已成为展示、推介石浦的两张精美名片。以打造“中国旅游强镇”为目标,2009年接待来石游客2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8亿元,社会零售总额26.65亿元。

目前,正按照打造“一港一带三区三岛”的发展格局,建设具有滨海渔港特色的休闲旅游胜地:提升“一港”——石浦港,以石浦港为中心,开发环港游。建设“一带”——环石浦港滨海景观廊带,建设环石浦港高档景观别墅区,开发利用包括东门岛、铜钱礁、小山礁、大网垂礁等石浦港港内岛礁,提升石浦港口旅游城市魅力。开发“三区”——半边山高档旅游度假区、中国渔村、中国渔港古城,将半边山景区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单体休闲度假项目,将中国渔村建成中国东海岸最大的海滨休闲旅游度假区,将渔港古城开发成为独具特色的渔俗文化风情体验区。发展“三岛”——渔山岛、檀头山岛、东门岛。以渔山岛为中心,举办国际海钓活动,打造东海第一钓场;开发檀头山岛,打造高端休闲度假基地,打造中国的“檀香山”;开发东门岛,建成华东地区最具特色的渔俗文化村、休闲渔业基地。

三、发展模式

石浦融山、海、港、城、岛、渔等为一体,海洋旅游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现拥有渔港古城、中国渔村2个4A级景区;文化积淀深厚,被誉为“活态”渔文化博物馆。近年来,石浦立足自身优势,延伸“渔+”产业链条。

3.1 传承“渔+文化”

连续举办22年的中国开渔节集文化、旅游、经贸活动于一体,成为石浦的一张“金名片”,跻身“全国十大民俗节庆活动”,被纳入中国丰收节系列活动。庄严隆重的祭海仪式,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万家灯火的港湾灯会,每年吸引了来自全国的数十万游客;作为石浦的“欢乐节”,“三月三、踏沙滩”入列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活化”非遗、传统村落、名人故居等文化遗存,石浦着力发展文旅新业态,提升景区公共文化效能。先后挖掘石浦鱼灯、昌国马灯、东门船鼓、细十番、渔歌号子等特色民间文艺项目,培育、发展船模制作、绣花鞋、鱼灯鱼模制作等特色文化产业。

3.2 发展“渔+旅游”

深化全域旅游,大力发展住宿餐饮业和月光经济,休闲渔业、婚纱摄影、海岛露营等项目成为游客新宠。推出夜游项目“古城汇·集市SHOW”,陆续建成半岛、工疗、皇冠等高星级酒店,海峡广场台湾商城、渔人码头海鲜城和象山南部地区第一座大型商业综合体——申菱广场建成运营,戴维商业广场年底前试运营。三湾路“望海”精品民宿群项目、沙塘湾“宁波民宿第一村”建设、东门旅游特色村创建顺利推进,休闲旅游拉动渔业经济转型升级。春踏沙滩夏海钓,秋看开渔冬品鲜。跨界融合的理念使石浦旅游的发展方式由封闭自循环向“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促成旅游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2020年前三季度,已累计接待旅游总人数410.3万人,同比增长25.1%。

3.3 提升“渔+农业”

石浦镇牢牢抓住作为渔港的后天优势,不时推进产业构造调整,打造农渔业基地,扩展规模,并逐渐完成产业交融。截至目前,石浦镇新增农业专业协作社51家、家庭农场20家、古代农业园区4个。借势全镇渔业生产领域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渔船公司化管理动,探索发展远洋渔业,推动渔业转型发展;位于石浦镇的象山首家渔业综合管理服务公司——顺渔渔业管理服务公司,是一家由12个渔村联合组建的股份制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渔船的安全管理,下设5个服务站。渔业公司主要职能包括帮助渔民签证报关,做好职务证书培训换证工作;协助当地海洋与渔业局做好开捕前检查,信息录入工作;协助海洋与渔业局做好安全检查,网目尺寸检查,以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工作,并帮助遇险船只求救等

3.4 突破“渔+工业”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积极培育海洋生物,门前塘水产品加工园区被列为宁波海洋生物制造专业园。石浦镇水产品总量基本维持在每年30万吨左右,水产加工是石浦镇的支柱产业之一,占全镇工业经济近四成份额。近年来,石浦镇花大力气整治、改造、提升低小散鱼粉加工厂和小冷库,组建2家新的规模较大、工艺先进、节能环保符合国家标准的鱼粉生产企业,大力发展高科技海洋生物产品。目前,水产加工企业成功开发出了鱼精、鱼露、味知素、海鲜酱油等海鲜调味品,以及深海鱼油、深海鱼氨基酸、有机液肥等精深加工产品。如超星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保健品和食品调味等领域,还从鱿鱼墨囊中提取出了一种抗肿瘤药物的重要原材料,使昔日“垃圾”变成珍贵药材,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在水产食品加工领域,石浦镇引导加工企业从冷冻鱼糜、冻鱼片等向下游延伸,发展休闲食品、鱼罐头等高附加值产品。飞日集团依托年产万余吨鱼糜的优势,逐步拓展鱼糜制品、鱿鱼制品、鱼罐头等深加工项目,又与宁波客商合作,共同投资8000万元,在门前塘园区上马精深加工新项目,2011年实现销售4.8亿元、同比增长20%,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军企业。同样从冷冻鱼糜做起的陆洋集团,开发出了鱼丸系列、油炸鱼糜系列、旅游休闲食品系列等100多种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均有较强竞争力,2011年实现销售3.2亿元。

四、经验借鉴

4.1 规划引领,推进城镇综合整治

石浦镇围绕小城镇综合整治的总体要求,整治环境卫生、城镇秩序和乡容镇貌,并立足渔港古城这一特色,保护和修葺古建筑群,提升城市整体品位。通过全域统筹,以规划引领,提升石浦镇的品质,还原千年渔港的历史风貌。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多规融合”的要求,结合镇区地理风貌、人文历史等现状,石浦镇编制《象山县石浦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集镇建设)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等规划。在小城镇整治过程中,石浦镇全面排摸全镇闲置资源,通盘考虑全镇功能布局,挖掘项目价值点,鼓励并引入社会有效资本共建共享“美丽集镇”。[[x]]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改造,全力提升环境品质,优化人文环境,努力做到“一村有一品、一村有一景、一村有一业、一村有一韵”,为民宿旅游业发展提供支撑。

4.2 多业共荣,产业集聚谋发展

牢牢抓住作为渔港的先天优势,立足自身优势,延伸“渔+”产业链条。提升“渔+农业”,借势全镇渔业生产领域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探索渔船公司化管理,发展远洋渔业,推动渔业转型发展;突破“渔+工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积极培育海洋生物,门前塘水产品加工园区被列为宁波海洋生物制造专业园;发展“渔+旅游”,深化全域旅游,大力发展民宿经济。

4.3 文化传承,续写渔港新剧本

石浦镇历史文化悠久,渔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渔港型历史文化名镇,集渔文化、海防文化、海商文化、地方民俗文化于一体,连续22年举办中国开渔节,石浦人以深厚的渔文化底蕴为依托,突出海洋保护理念、海洋文化主线和经贸招商主体,促进了石浦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旅游的同步发展。在城镇化建设中结合渔文化和民俗风情产品进行规划设计,延续历史文脉;在产业结构上,充分发挥渔业优势,构建产业特色。

小城镇综合整治过程中,为加强海洋文化保护与传承,石浦镇投资2亿元改造“石浦第一冷冻厂”,打造集文化展示、互动体验、创意孵化、工艺交流、休闲集市、美食分享、主题住宿等为一体的全国性海洋渔文化创意区;开展海鲜美食节,发扬海鲜“十六碗”,提高“海鲜王国”美誉度;推进老水产城改造,打造集海鲜餐饮、休闲捕鱼、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渔人码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