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斯里兰卡地图位置介绍(斯里兰卡版图变迁)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9 09:54:58    


斯里兰卡的主体民族为僧伽罗人,说僧伽罗语。公元前6-前4世纪,一群自称“雄狮之子”的印度雅利安人登陆斯里兰卡岛。他们与岛上的少量土著融合成为僧伽罗人,后来印度大陆上的泰米尔人也移入岛的北部,所以僧伽罗人也吸收了一些泰米尔人的成分。

斯里兰卡旧称“锡兰”,是欧洲人对斯里兰卡的称呼,源自僧伽罗语,英语一般写作Ceglan,葡萄牙语为Ceilao。其实,僧伽罗人一直称自己的国家为“兰卡”。

僧伽罗人于前6世纪末建国,称优婆提舍努沃勒王国。前377年,僧伽罗人迁都阿努拉德普勒,建立了阿努拉德普勒王国。因为以自称“雄狮之子”的僧伽罗人为主,所以中国史书一般称之为僧伽罗国或狮子国、师子国。

前2世纪,僧伽罗人皈依佛教,所以佛教一直到今天都是僧伽罗人的主要宗教信仰。阿努拉德普勒后来成为小乘佛教的文化中心,小乘佛教现在一般称为上座部佛教。

几个世纪以来,师子国长期受南印度的泰米尔人入侵,但与中国历史上的晋、唐、元、明各朝都时有往来,东晋的法显和明朝的郑和都曾到过这里。

1000年左右,泰米尔人在印度半岛南部建立的朱罗王国强大起来。1018年,朱罗王国征服了整个锡兰岛,并统治了半个多世纪。

1073年,僧伽罗王子维贾雅巴胡率兵起义复国,建立波隆纳鲁瓦王国,并获得朱罗王国的承认

但波隆纳鲁瓦王国并没有统一全岛,很快走向衰落,并于1220年分裂为波隆纳鲁瓦与丹巴德尼亚两个王国,丹巴德尼亚王国最大的贡献就是保存了佛牙舍利。与此同时,泰米尔人退缩到贾夫纳半岛,在那里建立了贾夫纳王国。由此,岛上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波隆纳鲁瓦后来为马来人所灭,于是丹巴德尼亚统治了锡兰岛南部。之后,丹巴德尼亚王国又为甘波罗王国所取代。1412年,科提王国建立,取代了甘波罗王国,科提王国都城科提非常靠近今天的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

1450年,科提王国终于消灭了北方的贾夫纳王国,再完成了锡兰岛的统一。科提王国是斯里兰卡历史上最强大的王国,但没十几年就发生内乱,分裂为科提与康提两个王国。北部的贾夫纳也趁机复国,岛上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阿拉伯人经常出入锡兰岛西南沿海地区,开辟海上贸易,穆斯林商人还在各港口成立社团。所以今天的斯里兰卡才会有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后裔,他们被葡萄牙人称为摩尔人,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一些地区。

正当三个王国在弹丸之岛上演“三国杀”之时,1505年葡萄牙人进入该岛,在科提王国西南沿海设立据点,进行香科贸易掠夺,还在科伦坡建立要塞。1597年,科提王国被葡萄牙王室所吞并。1619年,葡萄牙又打败贾夫纳王国,将其纳入统治。葡萄牙人带来了天主教,在沿海的渔民当中非常盛行。

不过,葡萄牙并没有实现征服全岛的企图。康提王国依托天山区的天然屏障和荷兰的支持进行了激烈反抗,使葡萄牙人颇为头痛。

1658年,荷兰接收了葡萄牙在岛上的一切据点。康提王国万万没有想到,荷兰比葡萄牙更狠。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西南沿海建立强制征购香料制度,引发了当地人的不满和反抗。但荷兰没有打算消灭康提王国,而是采取了“围而不打”的方针。

在荷兰统治期间,荷兰在当地发展教育,鼓励欧洲男子与当地亚洲妇女通婚,有意催生一批城市精英阶层。因此,这个时期该地区出现了一批荷兰人或葡萄牙人的混血,改变了当地的社会结构。

1763年,在打败法国之后,英国成为印度地区的外来主宰势力。179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荷兰手里夺取了荷属锡兰。1802年,荷属锡兰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但并不归英属印度,而是英国女王的直辖殖民地。1815年,英国远征康提王国,并废黜了国王。至此,整个锡兰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康提人不甘做亡国奴,于1817-1818年起来反抗,但被英国残酷镇压,康提贵族被大量屠杀,复国希望彻底破灭。

在以后的几十年时间里,英国传教士大力推广英语教育,但是只在上层阶层,特别是混血阶层中得到普及。下层民众对天主教比较反感,还因此爆发了起义,使传教士热情衰减。所以,英语在今天只成为斯里兰卡上层的通用语,并没有成为斯里兰卡的官方语言。

英国对于锡兰的最大改变其实是经济方面,因为它破坏了锡兰原有的经济结构,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种植园经济,今天的斯里兰卡仍然受此影响。

1830-1840年,英国在锡兰大量开垦咖啡园,还从印度招来低种姓泰米尔人做季节工。1880年,咖啡园受灾,英国又在锡兰改种茶树和橡胶树。因为茶树和橡胶树需要长期管理,所以从印度招来的泰米尔人就从季节工变为长期工,最后定居下来。因此,今天的斯里兰卡实际上有两种泰米尔人——锡兰泰米尔人与印度泰米尔人,后者就是这一时期移入的,主要生活在中部山区。

客观地说,种植园经济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但占用大量土地,使水稻产量下降。锡兰大米一度只能从印度和缅甸进口,经济越来越依靠国际贸易。其实,对英国来说,更为重要的是,锡兰为英国王室带来了巨大财富,成为女王皇冠下的一颗印度洋明珠。但这种经济模式也为日后斯里兰卡下了隐患。

在反对天主教传教的斗争中,锡兰兴起了泰米尔人的印度教湿婆派复兴运动和僧伽罗人的佛教复兴运动。民族宗教的复兴,为日后锡兰的独立孕育了精神基础。1919年,锡兰国大党成立。但是锡兰各民族和教派很不团结,尤其是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佛教与伊斯兰教之间存在尖锐矛盾。英国则趁机渔翁得利,有效的控制了一战后锡兰的反抗,没有使之独立。

二战大大削弱了英国的实力,日不落走向日落。1948年,继印度之后,锡兰获得了自治领地位,并于当年获得和平独立,拉开了锡兰历史的新纪元。

1956年,纯僧伽罗人的自由党在大选中获胜,将僧伽罗语定为国语和官方语言,以取代英语的地位。但此举引发了主张联邦制的泰米尔人的反对,于是1966年民族统一党获得大选后,为了照泰米尔人的情绪,将泰米尔语也定为国语和官方语言。

1972年,锡兰改名为“斯里兰卡”,并重申国家将保护和发展佛教的地位。“斯里”在僧伽罗语里是繁荣的意思,表达了斯里兰卡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殷切希望。

然而,泰米尔人对此又表示不满。其实,泰米尔人一直没消停过。1975年,部分泰米尔人甚至要求建立独立的泰米尔国家。悲剧最终还是发生了,1983年斯里兰卡军队在贾夫纳遭到袭击,引发了全国僧伽罗人对泰米尔人的报复。与此同时,北方泰米尔猛虎组织开展游击战,制造恐袭,并控制了贾夫纳半岛。

由于泰米尔猛虎组织从印度马德拉斯获得援助,加上国内泰米尔人的施压,印度觉得机会来了,不能坐视不管。1987年,斯里兰与印度达成协议,在保证斯里兰卡统一的前提下,印度以恢复秩序为名派维和部队控制了贾夫纳半岛,但没有打垮猛虎组织。

1990年,在国内JVP左倾运动指责下,斯里兰卡与印度谈判,印度撤离贾夫纳。印度撤走后,猛虎组织重新壮大,战火又起。2009年,在某神秘大国的帮助下,经过26年的围剿,猛虎组织终于被消灭,斯里兰卡重新步入正轨。

斯里兰卡面积6.5万平方公里,人口2100多万。其中,除北部地区外,僧伽罗人几乎遍布全岛,占总人口的74%,主信佛教。当然,僧伽罗人也分两种,一是高地僧伽罗人,有反抗殖民主义的光荣史;二是低地僧伽罗人,他们长期受外来影响,比较开放。

泰米尔人占总人口的18%,主信印度教,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斯里兰卡泰米尔人,他们是19世纪之前来到斯里兰卡的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沿海一带;一种是印度泰米尔人,他们是19世纪之后印度到斯里兰卡种植园打工的。1948年,斯里兰卡独立后,由于康提农民的反对,经过与印度协商,印度泰米尔人只有一部分留在斯里兰卡,剩下的遣返回印度。

摩尔人是葡萄牙人对阿拉伯后裔的称呼,占总人口7%,信仰伊斯兰教。他们遍布斯里兰卡全国,相对集中于沿海,多为阿拉伯和印度商人后裔,大多数讲泰米尔语。

另外,斯里兰卡还有一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新教,既有僧伽罗人,也有泰米尔人,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北部沿海地区。信仰天主教是受葡萄牙影响,信仰新教则是受荷兰和英国影响。

斯里兰卡地理位置非常好,地处印度洋北部东西航路要冲,有“印度洋十字路口”“东方十字路口”之称,有利于转口贸易和服务业。同时,斯里兰卡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形和湿热的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热带经济作物生长,继承了英属锡兰时期的经济模式,盛产茶叶、橡胶、椰子和稻米,这些也是国家的主要经济支柱。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自然条件优越的国家,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严重依赖对外贸易和旅游业,最终居然在2022年破产了,不知往日印度洋上一颗闪耀的明珠何时能够再现光辉。

相关文章